連外國人都問,為什麼台灣人「不敢舉手發問?」

文章內這段, 也正是我心中的想法, 或許還有其他的原因, 歡迎一起討論.
"從小老師在台上告訴我們「正確答案」, 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有一個所謂「標準的」答案,是唯一而且正確的,我們考填充題、選擇題,我們努力去記、去算、去背那樣的一個答案,學習只是單向的;我們不被允許問「奇怪的問題」,我們只負責學那些「對的事情」。"

在澳洲讀書時, 我才有機會見識到"外國人真的好敢問, 好愛講"

澳洲當地學生在課堂上能問各種問題, 也能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或生活經驗. 而老師面對學生的態度是"平等"的, 他們認為 "there is no silly question"(沒有笨問題這回事), 而且, 如果有一個人提出問題,那表示有其他人也有相同的問題. 所以他們很樂意回答. 也會真的聽學生在說甚麼. 從不會侷限在"唯一標準答案".

教育制度及社會文化深深影響這一切. 我相信很多台灣老師希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, 但"考試制度", 家長以及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可能不允許 (比如有一堆的考試要在短時間內完成,老師們得跟著學生一起"趕"進度,而且知道"標準答案"才能得到好成績).

再著, 這樣的環境造就出來的大人跟小孩,都難免有這樣的"特質", 我們要做"對的事", 然而, 那些"對的事"往往是社會標準之下的"對", 不見得是我們人生中的"對".

還有, 要問"該問的問題". 即使那些你真的不懂但被"社會標準"歸類到"不該問"的問題, 就最好不要問, 因為問出來很可能沒有人回答你或是遭受身旁人的恥笑? 於是, 我們在自己或別人的經驗中 (問了不該問的問題的人) 建構了一套模糊的"問問題的標準". 這樣的環境下, 也造就了"勇於發問"這一詞吧?

雖然長大後明白了這個教育問題, 但一時間要擺脫它還真是不簡單. 不只要打破標準答案的框架, 模糊的問問題標準, 也要學習接受及應對各種提問.

人生沒有標準答案, 而且每天都在做選擇, 遇到不同的問題, 要懂得為自己提問、解決問題. 別人都在做的事, 你沒跟著做不代表就是錯的, 同理看待其他"不一樣"的人,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茱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